临近年末,不少风险警示类公司陆续开启保壳冲刺,自救动作花样百出。
NO.2255 - 雇佣兵李建伟
作者:老麦卡 / 编辑:冷小军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了,关于这场战争的报道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中文互联网的讨论、挺俄挺乌两派相互攻击也是甚嚣尘上。
但这毕竟是发生在遥远东欧黑土地上的一场斯拉夫人战争,国内绝大数人都是旁观者,但是也有勇敢者深度参与其中,比如在互联网上很有知名度的中国雇佣兵李建伟。
抖音上的李建伟
在李建伟的描述中,俄乌战争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争,一线战场上的普通士兵生存时间很短。双方的军队基层军官普遍素质不高,指挥能力不足,而且还会以部队转移的名义诓骗士兵去前线,往往造成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伤亡惨重。
李建伟觉得在俄罗斯的外国雇佣军中,白俄罗斯、印度、尼泊尔、哥伦比亚、塞尔维亚和非洲人为主,中国人特别少。这些人沟通不便,单兵素质普遍较差,没有耐力,没有战法,只知道瞎跑瞎打。唯一的中国人就是他们的主心骨。李建伟讲述在一次战斗中,一个黑人队友看到情势不利,就抛下他逃跑了,以至于战斗结束回去之后,李建伟再也不理会这个黑人队友了。
战场上需要冷静的头脑
对于俄乌战争上双方作战无人机使用的描述,李建伟乌军的无人机特别多,机群过来后,比天上的鸟都多,俄军干扰只能干扰开头的几架,其他的还是能在周围爆炸。而且乌军的无人机应用水平要比俄军要好,据他描述,战场上啥都不怕,就怕乌克兰的自杀式无人机。这玩意儿小归小,可速度贼快,从发现到炸你,时间短得吓人,现有的枪啊炮的,根本拦不住。白天它靠声音找你,晚上就用红外线追你,神出鬼没的。
对付这玩意儿,现在还真没啥好招。侦察机来了,你得赶紧定个位,然后炮轰;自杀无人机来了,直接冲着你的坦克、大炮来,几架轮流炸,啥防护都不顶用。他直言;他还没碰上过自杀无人机,但要是真被盯上了,一身的装备反而成了累赘,逃都逃不了,估计是凶多吉少!
俄乌战争中的无人机
目前俄罗斯军队也大规模应用无人机,李建伟能够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也和他后来被调到无人机部队有关系,毕竟操纵无人机作战可以离前线远一点。
雇佣兵的待遇方面,李建伟说俄军目前给合同兵开出的薪资,大概是签约一次性给70万卢布+月薪20万卢布+阵亡500万卢布(负伤略少),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一次给5万多,加上月薪一万六,阵亡抚恤40万。这个价位的费用对于非洲或者孟加拉国一类的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毫无诱惑,毕竟肯出国务工的人大多数都能挣到月薪过万,而且还没有这么大的生命危险,李建伟去当雇佣兵应该不是为了那些酬金。
据李建伟讲述,他们施行轮岗制,在前线一个月,回到后方休整一个月,休整期间,他会花30万卢布去租一个比较好的房子,而且现钱现花,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命去享受,只可以说,李建伟这样的人是骨子里就喜欢硝烟弥漫的战场。
残酷的战场
李建伟还描述了战斗中炮兵的巨大威力,通常都是一发试射之后,紧接着的第二发第三发炮弹必定就会准确找到弹着点。部队在无人机和精确炮火的威胁之下一般都不能大规模集结,只能分成班排级的战斗小组,分批隐蔽向预定区域集结。
从李建伟的总结描述当中,大致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都缺乏大部队的协调能力,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班排级别的部队单独进攻,也不会出现民用无人机居然能从开战到现在一直肆虐天空,战争中没有无法对抗的手段,只有无能的军队,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俄乌战争中有许多勇敢无畏的士兵,比如九死一生战后余生的李建伟,也从他的描述中得以窥见军队组织训练无能的结果,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以现阶段的成果来看,貌似不太成功。
李建伟对无人机的描述也很符合很多军迷对无人机作战的理解,都认为这是改变战争形势的武器装备,往往会有人畅想,以中国巨大的工业产能,用无人机的海洋淹没对手。可在俄乌战争中,无人机大放光彩的前提是双方的水平都不高,防御无人机的主要手段是电子干扰,调集若干电子战部队配属师旅团级指挥即可,由他们协调在适当的时候为进攻部队扫清天空。
另一个重要手段是自行高炮,一门炮就能为一个连提供防空掩护,拦截电子干扰清理之后的零星无人机袭扰。考虑到乌军基本没有攻击机支援,甚至可以将高炮上的火炮拆掉换成转管机枪,以增大载弹量、提高射速。
俄罗斯ZSU-23-4高炮
李建伟只不过是一个基层士兵,视角狭窄,很难了解到这场战争的全貌,许多战后老兵回忆过往经历时往往会对自己战斗过的地方语焉不详,也对曾经亲身参与的激烈战斗到底对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而毫无所知。对一场战争真正高质量的研究,恐怕要等战争结束二三十年所有资料都解密之后。
不过,战争就是由无数场或无聊或残酷的具体战斗组成的,和战场上的亲历者相比可靠的股票配资,广大军事爱好者其实都是键盘侠,只能纸上谈兵指点春秋。真到了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残酷战场上,恐怕也只是无定河边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