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兴市毋庸置疑。但要说石家庄是个资源型城市,估计大家都会拨愣脑袋,异口同声地说这城市没有矿产,在石家庄成立之初炒股用杠杆,绝非这个样子,最初石家庄竟然是靠煤炭起家的。
一.铁路为本,煤炭兴市
要说石家庄当时小到什么程度,根据清俞锡纲等人所著《获鹿县志》中对石家庄位置和规模的描述:“获鹿县东南三十五里,道六,庙宇六、井泉四”,说白了就是有四口井,六条路,还有六个庙宇的村庄,可就是这小地方却经历不过百年就发展成现在千万人的城市,到底原因何在?就是在这井陉煤矿,其中有井陉矿和正丰矿两矿,储量丰富,可采煤1.6亿吨,而且品质极佳,全国闻名。
京汉铁路和石太铁路通车,石家庄变成了铁路枢纽,这天大的机缘如何落到这片土地上,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井陉煤矿的开发,井陉的煤才是修建铁路的主要目的。
也正是因为这煤把石家庄给顶了起来。井陉属于半山区,虽有矿,但运输不易,而石家庄则是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古道出了华北平原的第一站,自然就是首选之地。
展开剩余77%井陉古道
由于1939年之前井陉支线的铁轨轨距和其他线路不同,所以石家庄是井陉煤炭的主要转运地。一时之间,大车,小车拉煤的生意不绝,因为井陉煤是上等的焦煤,价格又极低,只要转运出去,获利丰厚,吸引了周围各地的人群来到石家庄。
1937年后,日军侵占太原,开始疯狂掠夺山西及井陉的煤炭,1939年将正太铁路改成了标准轨距。
1940年6月,日军动工修建了石德线,在德州与津浦线相连,井陉煤矿的一部分煤炭开始由石德路转青岛出口,石家庄也借此巩固了交通枢纽的地位。
1942年日军又修建了沧州到石门的公路,即沧石路,想利用公路将煤炭运到天津。
这时候的石家庄聚集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二. 投资不断,人员密集
石家庄发展初期,借助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煤炭,开办了不少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石家庄的煤价不到天津,北京煤价的一半,便捷廉价的能源,为石家庄城市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能源优势,石家庄的城市工业随之兴起。
1922年大兴纱厂建成,到了1926年发展成为雇佣3300-3400名工人的大企业,产品畅销,获利丰厚。
1914年井陉煤矿石门炼焦厂创办,占地面积14万平米,建筑面积5613平方米,职工600人。
1941年日本商人在石家庄开办大兴株式会社,生产皮胶,肥皂等。
1933年,石门共有大小铁业商号28家,主要生产铁锅,年产万余吨。
20世纪30年代,全市工商业40行,商户2300余家,全市人口15006户,63156口人,石家庄逐渐成为华北重要的社会经济中心,工业对城市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 正定文化,井陉工业
正定的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对石家庄的经济发展促进是最为重要的 ,正定和石家庄分别位于滹沱河一河两岸,古代正定是府级建制,就是现在的地级市,下辖多个县城,正定并没有给石家庄提供更多的工业化条件,但正定毕竟有很长的历史,也出了不少人物,像井陉矿的股东王士珍就是正定人士,曾经的“北洋三杰”之一,正是王士珍和吴景程请段祺瑞出面,联合曹汝霖、阎锡山等筹资17.82万银元入股正丰公司,推举段祺瑞三弟段子猷(段祺勋)担任总经理,带动民族资本对井陉的开发。
井陉离石家庄50公里,距离很远,但正是由于井陉矿区当时丰富的煤炭资源,才带动了石家庄铁路运输的发展,低价的资源优势又带来了纺织业,木材加工(开矿需要大量木材做支撑),炼焦业,铸铁业,形成了石家庄良好的工业基础,可以说铁路枢纽的形成绝对是和煤炭外运息息相关。
所以综合来看,井陉的矿产对石家庄的发展功不可没。
井陉矿区段家楼
四. 石家庄是个兼容性极强的城市:
说石家庄是天下第一庄也好还是国际庄也罢。石家庄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解放后随着井陉矿区的资源逐渐枯竭,石家庄步入轻纺工业,发挥制药和纺织优势,其他的制造业也非常健全,所以石家庄的工人优势一直保持的很好,工业水平很好,包括二汽的东风汽车品牌就原属于石家庄汽车制造厂,后被二汽买走,丧失了成为汽车城的机会。
现在的石家庄更是需要当年的气势,把眼光也要放长远,继续搞好五个千亿产业园区炒股用杠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下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年那些黑灿灿的煤炭带给了石家庄这个城市多少的喜悦和忧愁。
发布于:天津市